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 广播电视栏目 >> 生命对话
灾后防病不能少
发布时间:2025-05-12   信息来源: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广播电视栏目部 阅读次数:
字体: 【


央广乡村之声《生命对话》栏目

节目名称:《灾后防病不能少》

播出日期:2025年5月11日

专家:潘力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环境健康防护室 主任

主持人:卢欣然

节目内容:

【主持人 卢欣然】健康中国,我行动。听众朋友大家好,这里是《生命对话》,我是主持人欣然。在今天节目当中,我们要首先和大家分享《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让我们共同提升健康素养,拥有健康生活。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第48条:加强看护和教育,预防儿童溺水,科学救助溺水人员。

【主持人 卢欣然】欢迎您收听今天的节目。今年的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灾难发生之后,受灾地区的环境会发生巨大的改变,做好卫生防疫以及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十分重要。今天我们就为大家邀请到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环境健康防护室的主任潘力军来和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潘主任,您好!

【潘力军 主任】主持人好!听众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 卢欣然】一说起灾害,地震、我相信是大家最为关心的。为什么地震发生之后,传染病会容易流行呢?

【潘力军 主任】发生地震灾害后传染病流行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是地震后往往导致水电供应出现问题,特别是饮水问题比较突出,因为自来水(管道)往往破损,一些得不到充足饮用水供应的受灾群众会选择井水、泉水等作为饮用水,这些未进行消毒处理的水容易引起痢疾等肠道传染病的爆发与流行。二是地震后经常伴随着较复杂的天气变化,加之群众灾后心理往往也比较紧张,住宿条件变差,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增加疾病发生的风险。三是在一些受灾群众集中居住的临时安置点,如果生活垃圾、粪便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容易污染水源和周围环境,也容易滋生苍蝇、蚊子等病媒生物,造成疾病传播。四是地震后人员密度突然加大,人员之间接触频繁。

【主持人 卢欣然】住在临时的安置点,或者是地震棚这样的地方。

【潘力军 主任】对。容易造成传染病迅速在人群之间传播扩散。五是地震后,灾区往往缺乏充足的食物供应,一些受灾群众可能取食过期、被水泡过的食物,这些食物都已经变质或受到病原体的污染。如在临时安置点食物保管不当,使用的餐具消毒不及时,也会带来污染,引起疾病的传播。六是在地震中一些死亡的动物尸体若未及时处理,容易腐败造成污染,需要给予高度的关注。

【主持人 卢欣然】刚才潘主任给大家分析了为什么在地震之后容易造成传染疾病的流行。还想问一下潘主任,在灾后我们应该特别要警惕哪一些疾病的发生?

【潘力军 主任】地震灾后要警惕以下这些疾病。第一类是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传播。这类疾病因摄入受污染的水、食物等引发,比如痢疾、手足口病等,要注意预防。第二类是呼吸道传染病。地震后人员聚集程度高,流动性大,接触频繁,容易引发麻疹、风疹和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第三类是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地震后,人员接触频繁,原有的生活规律被打乱,部分灾区受灾群众存在共用一盆洗脸水或者一条毛巾等情况,容易引发红眼病的爆发与流行。第四类是可能出现的乙脑疫情。这种疾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影响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致死率高,容易导致痴呆等后遗症,也需要我们高度关注。

【主持人 卢欣然】那么在地震之后,作为个体来说,我们个人应该如何做好疾病的防护?

【潘力军 主任】在地震灾后,个人想做好健康防护,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震后需当心余震、暴雨等引起的意外伤害,远离有滑坡或飞石危险的山体,管好火源,避免触摸电线。二是及时处理外伤,正确止血,消毒包扎,避免创口感染。三是确保饮用水安全卫生,饮用瓶装水或者煮沸10-15分钟后的水。四是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肉类应煮熟煮透后再吃,避免食用不明原因死亡的禽畜肉。五是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大小便,不乱扔垃圾,不接触动物尸体,保护水源。六是避免蚊虫叮咬,野外穿长袖长裤,使用驱蚊剂、蚊帐等。七是防止被猫狗咬伤,如被咬伤,立即用肥皂水冲洗伤口,尽快注射狂犬疫苗。八是要加强人际交流,主动排遣伤心、焦虑或愤怒等情绪,必要时寻求心理援助。九是气温较高时,应注意防暑降温,及时补充水分。十是如出现发热、咳嗽、皮疹、呕吐或腹泻等症状,及时就医,合理用药。

【主持人 卢欣然】马上就要进入雨季了。那么,如果发生洪涝灾害的话,在洪涝灾害期间,我们应该如何来保持环境的卫生?

【潘力军 主任】在洪涝灾害期间保持环境卫生对我们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洪涝灾害期间,不随地大小便,可建临时厕所,但厕所要远离水源。不要乱扔垃圾,要放在指定地点。要及时清理积水、粪便、垃圾,及时处理动物尸体,深埋或者是焚烧。二是对于泡过水的,淹没的或者是内涝的村镇,要在洪水退去之后尽快开展清淤,对庭院进行整修。厕所、垃圾点位要尽快修复,然后把逾期的垃圾尽快清理。返回家里居住的时候,一定要检查房屋的损毁情况,确定房屋安全之后才能进入。

【主持人 卢欣然】还想问一下潘主任,在洪涝灾害期间,我们应该如何来做好病媒生物的预防控制?

【潘力军 主任】洪涝灾害期间,病媒生物容易滋生。所以,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粪缸、粪坑中加药杀蛆。室内用苍蝇拍灭蝇,食物用防蝇罩遮罩。二是减少露宿,使用蚊帐、驱虫器,防止蚊虫叮咬及各种皮肤感染。可以使用粘杀、捕杀等方式来灭鼠。

不吃被老鼠咬过的食物。不到污水中洗澡、捕鱼,避免溺水、接触血吸虫病。

【主持人 卢欣然】在洪涝灾害发生期间,饮食,还有饮水可能都不像平时那样供应充足了。那在这样的灾害期间,应该如何来注意饮食和饮水的安全健康?

【潘力军 主任】洪涝灾害期间,饮食和饮水是肠道传染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我们在洪涝灾害期间一定要特别注意饮食和饮水的安全,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洪水泡过的食物、溺死的禽畜、来源不明的食物。食物要煮熟、煮透再吃。不要用脏水漱口或洗瓜果蔬菜。碗筷煮沸消毒后使用。要勤洗手,做好手卫生。二是不要喝生水,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装水容器也要定期清洁,以防污染。饮用井水、河水等临时水源,一定要消毒后才能取用。如果出现发热、呕吐、腹泻和疲惫等症状,要尽快就医。

【主持人 卢欣然】好的,听众朋友,今天我们非常感谢潘主任做客节目当中,为大家带来了地震以及洪涝灾害之后应该如何做好卫生防疫的相关知识。希望大家在平时能够多学习和多积累一些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就可以更好地保护好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好,今天的《生命对话》节目就到这里,主持人欣然代表节目编审赵阳子、制片人邱晨阳感谢各位的收听,我们下次节目再见!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5-13 08:44:04